或许是觉得最近全球军迷的目光都被中国吸引口袋超盘,印度人决定放个“大炮仗”来吸引一下注意力。
据观察者网援引《印度时报》等多家外媒9月26日报道,当地时间周四早些时候,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·辛格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布了一个重量级消息: 印度成功测试了自己的“导弹列车”,一枚弹道导弹成功升空,测试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。
先把时间拉回到9月25日,当地时间周四一早,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·辛格特意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,高调宣布印度“导弹列车”试射成功,一枚烈火-Prime中程弹道导弹顺利升空,任务圆满完成。
按照他的说法,这枚导弹是专门为特制火车运载车厢设计的发射平台,负责研发的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(DRDO)还补充说,这次试射是和印度战略部队司令部合作完成的,地点没公开,而且是按照“全面作战场景”来推进的,言下之意就是这导弹可靠性已经很高,很快就能形成初始作战能力。
展开剩余86%印度媒体见状,立刻开启了狂欢模式,《印度时报》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,把这次试射吹成“印度军事科技的里程碑”,甚至渲染出“中国西部安全面临威胁”的紧张氛围。
但事实真像印度宣传的这么“唬人”吗?咱们先从这枚导弹和所谓的“导弹列车”技术底子说起。
印度方面称烈火-Prime射程能到2000公里,从印度北部发射的话,确实能勉强够到中国西部的部分区域。
可稍微了解印度导弹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口袋超盘,他们的导弹技术向来有“吹得比做得好”的毛病。
就拿之前的烈火-3导弹来说,印度媒体曾大肆宣扬其射程能达3500公里,结果实际试射时,落点和预计位置差了整整8公里。
要知道,对于弹道导弹而言,8公里的偏差可不是小问题,别说打击精度要求高的军事目标,就算是打一个固定的大型设施,都跟“蒙眼扔石头”没什么区别,这种“布朗运动弹”式的精度,真到了实战中根本派不上用场。
再看这“导弹列车”的突防能力和实战部署条件。中国早就构建起了完善的反导体系,红旗-9B、红旗-19、红旗-26组成的三层反导网络,拦截中程导弹的成功率超过95%,印度这枚没配备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烈火-Prime,想要突破中国的反导防线,难度堪比“登天”。
而他们的导弹列车,本质上就是用普通货运列车改装的,既没有专门的伪装设计,也缺乏先进的指挥通信系统——现在卫星侦察技术这么发达,咱们的卫星一过境,这列车在地面上就跟插了个“显眼旗”似的,根本藏不住。
更尴尬的是,印度虽然铁路网络看着庞大,但能承载导弹列车重量和满足发射条件的线路,连10%都不到,真要在战时部署,能走的路线屈指可数,机动性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。
印度选在这个时间点搞导弹试射,背后的战略意图其实很明显,与其说是“威慑中国”,不如说是一场精准的“政治作秀”。
首先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——最近印度经济不太景气,增速一路下滑,国内制造业没起来,失业率居高不下,而且教派之间的冲突也没断过,莫迪政府急需一个“亮眼成绩”来提振民心、稳固支持率。
这导弹一试射,印度媒体立马把它包装成“国家实力的象征”,老百姓的注意力被成功吸引到“军事成就”上,暂时忘了国内的烦心事。
其次是想对冲中国的影响力。这些年中国在西藏地区部署的远程火箭炮、战术导弹,早就形成了覆盖边境乃至周边区域的“区域拒止能力”,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。
他们想通过试射“导弹列车”这种看似“高端”的武器,营造出“能和中国抗衡”的假象,找回一点心理平衡。
可懂行的军事专家都看得明白,印度用烈火-Prime这种级别的导弹来威慑中国,就像“拿弹弓去对抗坦克”,双方的军事体系和武器技术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
还有一层心思是迎合西方阵营。现在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,西方国家想找个“棋子”来牵制中国,印度就想借着“对华强硬”的姿态,换取西方国家的支持——比如更多的技术合作、贸易优惠,或者在国际议题上的背书。
可美国等西方国家心里门儿清,对印度始终是“利用大于信任”,像“金穹”反导系统这种核心技术,一直攥在自己手里,根本不会真的交给印度;所谓的“支持”,大多是口头上的客套话,不会有实际的好处。
面对印度这场“核威慑秀”,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:既有足够的实力应对任何挑衅,也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,坚持通过对话协商推动中印关系健康发展。
从军事层面来说,中国的反制手段早就准备充分——东风-26反舰弹道导弹能轻松覆盖印度洋,随时能对印度的海上目标形成威慑;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更是“反导系统的克星”,不管是哪种反导拦截技术,都很难拦住它;
更不用说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是印度的8倍以上,而且在技术上还有代差优势,印度所谓的“核威慑”,在咱们面前根本没什么分量。
在外交领域,中国一直主张“中印应做伙伴而非对手”。之前王毅外长访印时就明确表示,中印作为两个大国,边境问题只是双边关系的一部分,不能让它影响整体大局,任何单边的军事行动都会破坏地区稳定,只有通过平等对话、互相尊重,才能解决分歧。
中国始终愿意以最大的诚意,推动中印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领域的合作,毕竟两国人口加起来占世界近40%,如果能携手发展,对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都有好处。
其实说到底,印度试射导弹列车,本质上就是“技术不足、嗓门来凑”的闹剧。真正的战略威慑,从来不是靠炒作单一武器就能实现的,而是源于整个军事体系的优势、经济实力的支撑,以及国家的综合影响力。
中国一直坚持“主动和平回归”的原则,这里的“主动和平”,不是说中国会妥协退让,而是指我们主动选择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,主动为中印关系找“共同点”,主动推动两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合作。
但“和平”也不是没有底线的,如果印度执迷不悟,非要把军事挑衅当“筹码”,侵犯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,那中国也绝不会手软。
信息来源:
央视新闻——印度称成功在轨道式移动平台上发射导弹
发布于:湖南省沪深A融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