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9月12日,波兰以俄白联合军演以及“无人机越界事件”为由倍选网,关闭了和白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,且宣布无限期维持关闭。
这一做法,直接影响了中方利益,经过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的中欧班列主干线陷入停摆,约300列货运列车滞留,大量货物积压。
随后,中国外交部紧急向波兰方面喊话,呼吁波方确保班列畅通,但波兰方面并未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对于波兰而言,这一决策其实并不只是受安全因素的影响,背后暗含的更多的是地缘政治的考量。
(中欧班列被迫中断)
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倍选网,波兰的这次行动就是要向美国和北约递交投名状,通过在对俄前沿展示强硬姿态,强化其作为“东部哨兵”的地位,从而换取更多的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。
此外,通过中断中欧班列为筹码,波兰还有意向中国施压,一方面希望中国能在俄乌冲突上影响俄罗斯,另一方面则是在对波经贸合作上做出更大的让步。
展开剩余76%甚至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都直言称,这就是波兰方面针对中国做出的不友好政治举措。但同时卢卡申科也强调,对于这一麻烦事,中国轻而易举就解决了。
卢卡申科的预言还真猜对了。
日前,我国就发布最新消息,称中欧北极快航已经开通了,22日首艘邮轮已经在宁波的舟山港完成装载作业,现在已启程经北极航道驶往英国。
这条中欧北极快航,走的是北极东北航道,途中会经过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白令海峡。从宁波舟山港到英国的单程航程,大概只需要18天,这个时间直接刷新了我国从宁波到欧洲的航运时效纪录。
可能有人会问,之前我国和欧洲之间不是已经有运输通道了吗?确实,之前主要有两条常用路线倍选网,但用时都比北极快航长得多。一条是走苏伊士运河的传统海运路线,单程大致要花30到40天,它的主要优势是运营多年、班次密集,而且海运技术非常成熟,很多企业早已习惯用这条线;另一条是中欧班列,属于陆路铁路运输,单程大约需要20到25天,虽然比传统海运快,但还是比北极快航慢,不过它的优势在于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小,时效相对稳定,而且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比较小。
(卢卡申科)
而这次开通的中欧北极快航,除了耗时更短之外,还给中国带来了更加深远的战略价值。
首先,它帮我国突破了陆路运输可能面临的封锁风险,有力保障了中方供应链的安全。因为波兰关闭边境,中欧班列的传统陆路通道受阻,很多货物没办法及时运到欧洲,给我国和欧洲的贸易造成了不小影响。
而北极快航就从海上开辟了一条新通道,这条通道不依赖单一的陆地国家,不会因为某个国家关闭边境就陷入停滞,直接化解了被别人卡脖子的风险,为我国维护中欧贸易的稳定性和自主性,增添了重要的安全阀和筹码。
其次,它为中国开辟了更加安全、高效的海上新通道。传统的海运路线要经过马六甲海峡、苏伊士运河这些地方,而这些区域都是潜在的地缘政治热点区域,有时候会因为地区冲突、政策变动等出现不确定因素。而且这些热门航道还经常面临海盗骚扰、航道拥堵的问题,甚至如果周边发生战争,货物还有可能被波及。
但北极航道所经过的区域,政治经济形势相对稳定,很少出现这些混乱情况,海盗、拥堵、战争波及的风险大大减少。同时,18天的短航程,对那些高附加值、特别讲究时效性的货物来说,简直是福音。比如每年圣诞季前,欧洲商家急需的圣诞礼品,还有跨境电商平台上消费者等着收货的商品,用北极快航运输,能更快抵达目的地,既减少了货物积压的成本,也能让欧洲消费者更快拿到来自中国的商品。
最后,北极快航的开通,还大幅提升了中方在国际航运中的话语权和枢纽地位。就拿宁波舟山港来说,它本身就是世界级的大港,但之前在北冰洋区域一直没有直达航线,航线网络存在空白。
现在北极快航开通,正好补齐了这个空白,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已经全面贯通了全球主要通航大洋,它的国际枢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。而港口枢纽地位的提升,也会带动我国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,以后在讨论北极航道的运营标准、安全规范等问题时,中国的声音会更受重视。
(“伊斯坦布尔桥”轮从宁波舟山港出发)
对中方来讲, 北极快航其实并不是新想法,早在2018年我国就提出了这个概念,它是《中国的北极政策》白皮书中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”构想的具体实践,如今也正是这一构想,在关键时刻成功帮助中方化解了危机。
总的来说,北极快航的开通,不只是一条航线的诞生,更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升、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增强的体现。它就像一座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海上新桥梁,一边连着中国的制造优势,一边连着欧洲的市场需求倍选网,会为中欧贸易注入新活力,也会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发布于:山西省沪深A融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